撰文-林珈綺、攝影-蔡耀徵

三面環山的京都,山谷面朝南方延展,因此京都有著一條幾乎能貫通群山的登山路線「京都一周トレイル」(京都一周步道)。由東至西包括從伏見區上山的「東山」、能看見比叡山壯麗全景的「北山」,與擁有著名景點嵐山與苔寺的「西山」,若帶著登山與露營裝備,其實4至5日即可走完,但在行程與編輯們的體力限制下,我們選擇了東山其中的一峰「如意嶽」,也就是「大文字山」,開啟了稍微另類的京都行程。

若平時無登山或健行的習慣,很少有機會在出國旅遊時安排爬山行程,尤其在京都市,這個由文化築起的高山中,已有太多事物值得旅者去體驗、享受,無論行程怎麼排,也很難將登山納入其中。好在這次的大文字山難度不高,帶上美味的點心與茶水,來一趟山之遠足,用不到半個鐘頭即可展開不一樣的京都視野,也能成為旅途記憶中的亮點。而雖然是爬山,也無需擔心體驗不了京都文化的可惜。大文字山之於京都有其重要的文化地位,每年的盂蘭盆節在8月16日會迎來「送盆」的儀式,即「五山送火」,在京都的五座山嶽上點燃「大」、「妙法」、「船形」、「左大文字」、「船形」引導亡魂返回,其中於晚上8點最先被點燃的「大」,正是大文字山之名的由來。 

若要攀登大文字山一般有兩種路線,從蹴上駅上山,或依循編輯部選擇較輕鬆(笑)、從銀閣寺上山的路線。待在京都市區兜兜轉轉,不知道京都市離山那麼近,乘大眾運輸工具就能啟程,面對銀閣寺向左走,穿過淨土院拐個彎就能達登山口。這樣與自然為鄰,不僅是京都人的福氣,也是旅者轉換心情與旅程節奏的好選擇。

時間來到下午五點,編輯部一行人還在銀閣寺山腳下正猶豫著要不要上山,擔心就算上山,太陽要下山,什麼畫面都拍不到,然而這些躊躇到後來竟是白費,因為當時還不知道山上的風景是那麼好。

趕路卻精彩的美麗山道

大文字山的海拔爬升由緩至急,起步不久的碎石緩坡旁有小河潺潺,領著登山的人走入綠意,聳至天邊的樹也開始有了與平地相異的長相。穿過小河後,抵達大文字山的登山口,沿著步道拾級而上,爬著爬著也有所發現,常常轉個彎,步道就長成完全不同的樣式。比起許多人工水泥鋪整的痕跡,前半段多是順應自然肌理的手作步道,有時幾顆大石頭就堆疊成路,樹根緊緊抓住土地,也織成了能往上行走的徑,是人為還是自然所為有時很難分辨,看似不甚精緻的路,其實也有它的精緻,就像幫山路搭配合適的衣服般得宜,走起來能感受每種路況帶來的興味。

這天剛好是「京都一周トレイル グランドトラバース」(京都一周雄大的橫斷旅行)馬拉松舉行的日子,背著號碼牌的山行者一路從嵐山公園爬過來,橫跨過京都大半邊的山,在即將天黑之際來到東邊。而登山初學者的我們,就像路上的大石有時很擋路,比賽者只好用:「こんにちは」來暗示借過。一路上我們也奉行登山禮儀,向擦身而過的人說こんにちは,如果對方也回應了,下一步就能踩得有力扎實,反之則略感失落,但親切熱情的人很多,一路上靠著許多的「こんにちは」支持著趕路,追趕在太陽直落前繼續登高。

只在此山中的京都風景

雖然前半段山道平緩,但越接近山頂路途越加陡峭,步道也從自然的泥土砂石變成整備完善的石階,隨著腳步愈發沈重,我焦急著不斷詢問曾經到訪過的旅伴還有多少路程,直到視野漸漸撥開樹葉而寬廣、整個京都市都收入眼底。不到半小時,終於抵達目的地——「大」字篝火之處,忐忑的心在看見太陽還掛在天邊而穩穩放下,坐在崖邊休息,微風淡淡地吹來,讓景色收服所有感官,眼前的景緻給了登高者最好的回報。幸運的是,抵達的時間似乎還早,能看到太陽與京都市共演的魔術時刻。一邊吃著飯糰,感受遠足的愜意,一邊欣賞這場魔術秀。一開始陽光還像蒸散的水氣分子,撲滿在視界上的各個角落,隨著太陽沒入另一個山頭,光線迅速收縮,天空染成了橘紅色。

原來,京都還有這一面,我們暗自慶幸著當時有下定決心邁開腳步。


欲觀看完整內容,請購買 第41期〈第二次的京都〉٩(●ᴗ●)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