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Summer No.000〈在臺北的東京生活〉
Qdymag online Issue
序言
用自己的方式 在理想的城市裡生活
記得2017年「蔦屋書店 TSUTAYA BOOKSTORE」在松山開幕當週,一連幾晚下著大雨,許多藝文界、出版界,甚至潮流界朋友卻無視滂沱雨水可能打亂精心安排的盛裝打扮,迫不及待地在此一睹所謂「最像代官山的臺北街道」。一年過去了蔦屋書店版圖從臺北進軍臺中,唯一不變的是,幾度在書店轉角或是店內書架間,都會有種恍然來到日本的錯覺。
其實,臺北一直以來都與東京有著奇妙的淵源,無論是國際精品林立的中山北路,在臺灣原生種的樟樹和楓香樹陰下,仍遮掩不了這條曾在日治時期作為連接當時前往臺北城內「臺灣神社」的參道,隨著臺灣神社退役、地位由圓山飯店取代,50年後的年輕人可能橫度馬路的片刻,錯想「我還以為這裡是表參道呢!」殊不知這筆直的林蔭大道,的確有著參道的血脈。
去年因一張國華街的封面照片讓日雜《BRUTUS》的臺灣特輯瞬間在社群媒體上爆紅,但早在1982年,同為出版社MAGAZINE HOUSE旗下的男性時尚雜誌《popeye》就在後半部的專欄「popeye forum」中,以「trekking in taiwan」為題走訪臺灣,不只黑白印刷透露出時代感,連街景與介紹景點也看得出一座城市轉變的軌跡。最有趣的是內文中如此介紹到當時在日本人心中的臺北:「中華商場之於上野的阿美橫町、光華商場之於神田的秋葉原」,又或是「宛如日比谷氛圍的西門町電影街」,不知是心境上的投射,還是一種臺北與東京間的城市疊影,人們總會在旅行途中找尋一些熟悉感,替所到之處下個註解。
在廉航開通後,越來越多人都愛說著一句:「我臉書、IG上總有幾個朋友正在日本,或是即將前往日本。」但,旅行總是短暫,當一趟假期回歸到眼前真實日常的生活時,面對堆積成山的工作、同事間的鳥事、或是課業壓力時,比起許願擁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何嘗不能在所處的城市裡找尋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在下班路上找一家讓人想起日本滋味的咖哩店、私藏一間想像在東京吃下午茶的咖啡店,甚至騎腳踏車在傍晚陽光照射的大樓間感受宛如日本光影的街區,其實在臺北也能度過屬於自己的東京生活。
以此為契機,《秋刀魚》編輯部開始嘗試在臺北找尋東京的影子,從一家書店、一間花藝店,到音樂展演空間,都能滿足對日本生活的想像。於是2018年開始,為了讓許多天馬行空的題材能實現,《秋刀魚》不只以紙本與讀者見面,「Qdymag online Issue」正式在官方網站上呈現,以主題概念方式策劃內容,更多更實驗性質的日本文化資訊將以全新姿態誕生。
始終熱愛紙本溫度的我們,卻也堅信,紙本與數位不該是敵對的兩端,而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不同的形態將會串連起不同的讀者,當有人擔心紙本式微、有人害怕網路扁平了思維,我們只相信,讀者總會找到好的內容,載體會流轉,但思想永遠都在。
作為實驗性質的線上特輯試閱號,我們以〈在臺北的東京生活〉為出發,邀請知性且帶有空靈氣息的演員簡嫚書,在夏季的臺北巷弄間找尋連結起東京意象的選店,透過一本書、一束花、一卷底片,無論在哪個城市,我們都能找到讓自己最放鬆的姿態。
最後,《秋刀魚》持續以紙本雜誌、線上平臺、線下實體活動等形式,從臺灣視角關注日本文化,在臺日間搭建起一座認識彼此文化的橋樑。
Qdymag online Issue
2018 Summer No.000
《秋刀魚》主編 陳頤華
閱讀更多
2018 Summer No.000〈在臺北的東京生活〉
Qdymag online Issue
NO.000 在臺北轉角 遇上熟悉的東京氣息! 彷彿置身日本的5家生活選店
NO.000 跟著簡嫚書 在臺北街頭演繹心目中的東京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