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銘彰、攝影—鄭弘敬、圖片提供—連思博EGG・POPEYE Magazine・niko and … 、場地協力—boven cafe・boven 雜誌圖書館

「我家的《POPEYE》應該已經堆那麼高了!」高度及腰的近百本《POPEYE》雜誌收藏,將連思博EGG對於日本潮流及雜誌編輯的多年熱情顯露無遺。

學生時代  受日本潮流雜誌啟蒙

1993年出生的他,大學時期開始關注穿搭,曾是「文化大學Focus」校園街拍團隊的一員;那時他剛開始研究穿搭,對於日本潮流文化極感興趣,時不時會到學校圖書館翻閱如《MEN’S NON-NO》、《POPEYE》等日本雜誌。「《MEN’S NON-NO》算是我最早接觸的日本流行紙媒,它本身就以大學男子為主角設定。當時《MEN’S NON-NO》時不時會徵選大學模特兒,包括現在很紅的坂口健太郎,就是從《MEN’S NON-NO》出道。這本雜誌除了讓喜歡穿搭的人翻閱,同時透過帥氣模特兒的魅力網羅更多粉絲;刊物上也同步分享這些模特的私生活,社群、紙本互相導流讓更多人看見,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對於《POPEYE》的迷戀,則來得比較晚。一次看見《POPEYE》第809期(2014年8月9日出刊)與插畫家長場雄合作的封面,有別於過往多以照片為主的視覺走向,這期封面透過留白突顯簡單俐落的手繪線條,深深吸引了連思博的目光。該期主題為「三明治與⋯⋯」(サンドイッチと……),從三明治和CITY BOY,談到三明治相關的穿搭、旅館、電影,乃至於相異時間、不同城市的三明治,看似無所不包的龐雜內容,卻在編輯別具巧思的梳理及串接下顯得有條不紊,且將三明治的文化魅力傳遞得淋漓盡致。

「那是真正影響我的一期,之後《POPEYE》的出刊就變成我每個月都會期待的事情。」而時任《POPEYE》總編輯的木下孝浩,也成了他景仰的追隨對象;儘管木下孝浩已在2018年離開該雜誌所屬的公司MAGAZINE HOUSE,轉至快時尚(fast fashion)服飾品牌UNIQLO擔任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其近來所主導編輯的UNIQLO品牌形象刊物《LifeWear》同樣讓連思博愛不釋手,反覆研讀。

社群媒體興起 服飾品牌策略大幅改變

距《POPEYE》三明治特集發刊五年餘,連思博依舊鍾情於這本歷史悠久的潮流雜誌;然而,步入職場後,他的生活改變不少,穿搭風格也隨著心境有了改變,「大學時會學日雜上那種比較多層次的穿搭;出社會之後,反倒會以舒適感、功能性為優先考量。」

畢業後,他先是在生活風格的線上媒體擔任編輯,而後成為橫跨攝影、設計、模特兒等角色的自由工作者;無論在工作,抑或穿衣上,都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調性。去年,他更碰上難得的機會,一舉和夢想中的雜誌《POPEYE》合作,躍身為2019年4月號「台灣特集」的封面模特兒。談起奇幻故事般的合作,他害羞說:「從沒想過這件事,真的很開心。」

五年時間,在萬事都講求時效的今日,變化的劇烈程度超乎想像,不僅連思博個人從在家翻著雜誌的男孩成為代表台灣CITY BOY的《POPEYE》封面模特兒,綜觀日本的潮流品牌宣傳,亦隨著社群媒體的快速興起,有了全然不同的面貌。如今,品牌不只在紙本雜誌露出,網路媒介上的行銷宣傳亦同等(甚至更為)重要;此外,品牌自媒體的經營漸趨成熟,無論是消息發布,還是型錄呈現,線上社群都成了主要的管道。

對此,作為網路原生世代一員的連思博也有同感,他自言現在吸收資訊性內容的方式,絕大部分也已轉移到品牌的官方網站或社群媒體上,「通常會在網站上看第一手的完整lookbook;而Instagram則可以讓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更新,除了追蹤喜歡的品牌外,也會follow一些攝影師、設計師、模特兒、造型師,更多面向地看見日本服飾品牌在經營上的風格及決策方向。」

他也觀察到,品牌近年來在社群媒體上下了很多工夫,從視覺呈現的調整、與不同圈子的品牌跨界合作以達到品牌間的多重效益,到將季度之間的排程時間拉長維持熱度等,都是這個資訊爆炸的社群年代造就的嶄新現象。由此,拓展目標客群的方式,不再只是傳統的開設「街邊店」,藉由經營社群與世界接軌,在無遠弗屆的電商市場贏得更多的下單量,儼然已是當前的主戰場;而高度彈性的銷售與宣傳模式,也讓部分新創品牌擺脫季度限制,走向「單品式」發售,藉此試水溫測試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接受度。

至於品牌在紙本雜誌上的露出策略,連思博分享,「日本雜誌除了有明確的年齡分眾區別之外,每個雜誌的風格都很強烈。常常可以在不同雜誌看見同一件單品,表現手法卻不同。」哪怕是品牌合作內容,在絕大多數日本雜誌的運作邏輯中,依然要緊扣雜誌及編輯本身的核心理念。像是他曾詢問《POPEYE》編輯,「我常在雜誌裡看到昂貴的精品廣編,是因為日本的青少年比較有消費力嗎?」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POPEYE》編輯有意識的設定,也就是,該雜誌一直以來「Magazine for City Boy」的取向,指的不限於外觀及年紀上的年輕男孩,還有那些即便有了事業、家庭依然對其他事物感到好奇的精神狀態上的「男孩」,「始終保有赤子之心,始終對事物充滿好奇,這正是《POPEYE》要跟大家說的。」

紙本閱讀 讓品牌形象長留心中

儘管在這個變遷迅速的時代,人人都在網路上吸收資訊,服裝品牌也無不投注心力經營自媒體,仍有部分品牌依然持續透過實體刊物,專注於呈現品牌本身承載的價值,加強與讀者之間的溝通聯繫。

在雜誌盛行的年代,這樣的作法並不令人稱奇,在1988至1991年間川久保玲就曾以「第六感」為靈感推出雙季刊《Six》,與多位藝術家及攝影師合作,傳遞Comme des Garçons的品牌精神;甚至更早在1937年,日本國民化妝品牌資生堂推出的文化雜誌《花椿》,以不落俗套的視覺風格與內容取向,引領潮流近八十年,深具時代影響力。

近年來,儘管紙本雜誌呈銷量下滑趨勢,快時尚品牌如COS、ASOS、niko and ... 、Uniqlo卻反其道而行,相繼推出品牌實體雜誌。連思博觀察到,以niko and ... 和Uniqlo兩個日系品牌來說,兩者在產品風格的開發上原本就較為多元,若單憑網路媒介溝通,不易傳遞品牌內蘊的多樣性;此時,透過紙本雜誌的高度編輯整合,消費者更容易認識品牌欲傳遞的價值觀,「畢竟社群內容滑一下就過了,要記住真的有些困難⋯⋯。」此外,這兩個品牌的眾多店舖據點,也成了雜誌的最佳通路;在社群迅速傳播下的同步效應之下,「好像沒擁有刊物就不風格了。」

niko and … 的品牌刊物《niko and … TIMES》著墨於穿搭的各種可能,嘗試與較年輕及消費力一般的群眾做溝通,傳遞品牌輕鬆而時尚的走向;而由木下孝浩主導的UNIQLO刊物《LifeWear》,儘管目前僅發行至第二期,卻已在全球掀起一陣收藏雜誌的熱潮,「它溝通的群眾範圍更大,著重的是各種場合及角色可能有的著裝展現,讓消費者在閱讀的過程找尋共鳴,投射到自己身上,進而產生『自己好像也需要』的消費動機。」

連思博表示,擅長溝通文化、生活風格的木下孝浩,將內容設定為圍繞著人物本身的個性、工作及日常,從在平凡不過的日子著手,溝通生活的各個面向,並且不著痕跡地帶出長年與Uniqlo合作過的夥伴,讓合作對象信仰的生活價值與品牌精神相呼應,非常高招,「整本雜誌的故事串連及溝通目的,都一同指向《LifeWear》的精神價值——使所有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他補充,其實從刊名「LifeWear」與第一期的封面設定都可以看出木下孝浩深厚的編輯功底,「封面不以實際人物為主角,以繪圖背部的形象勾勒,留了很多的想像空間給觀眾,不那麼直覺又有點曖昧,這種以『灰階』呈現內容的方式,我真的很喜歡。」沒有爆炸式的內容企劃,僅是溫柔毛毯般的閱讀體驗,連思博形容的節奏《LifeWear》創刊號就像紗線般平凡,一針一線的架構交織出整個《LifeWear》的世界觀。「第二期才剛發行,我已經迫不及待請日本的朋友幫我先拿了!」

就像服裝品牌身處瞬息萬變的產業仍推出自家刊物,並意外引起討論,在這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時代,回歸脈絡述說故事這種聽起來落伍的做法,可能性也許遠遠超出直觀想像。「在以網路閱讀為主的世界,紙本刊物還是很有魅力。」不只身為讀者,連思博也是創作者,他近年來也為不少平面刊物合作攝影、為服裝品牌拍攝紙上型錄視覺。不盲目追逐潮流,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持續創作,連思博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風格,過去如此,未來依然。


不可不讀!讓連思博深深著迷的三本雜誌

《
POPEYE》
《POPEYE》本身溝通的就是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透過不同角度刻劃出CITY BOY活在喜愛的文化、且對所有事物保有好奇心的個性。這樣的訴說方式讓服裝的形象更生動且有說服力,也使得這本雜誌的風格強烈,與其他的流行雜誌有了差異。

《BRUTUS》STYLEBOOK
雙週刊《BRUTUS》雖然嚴格來說不大算潮流雜誌,但它們的企劃能力沒話說,總能針對不同的題型做出適合的企劃,無論敘述方式還是版面構成都令人驚艷,像是一本本教科書。這次想特別提的是,他們每一季度出的「STYLEBOOK」每次都讓我非常期待到底會以什麼樣的角度切入,像手邊這本以「WELL-MADE」為題,選出對於《BRUTUS》來說最經典的服飾樣式,並以日文片假名的順序歸類,就像在翻一本教科書一樣!

《ONKUL》
《ONKUL》以個性女孩作為設定,有點像女版的《POPEYE》(好可惜《OLIVE》沒了!),以無違和的方式勾勒出不一樣的女性面貌,時而帥氣、時而可愛。我平時也會透過閱讀女性雜誌來觀看各種服裝搭配的可能性,其實有時還滿羨慕可以穿男裝又穿女裝⋯⋯(笑)


秋刀魚網站特集 2o2o 年第一彈
日本潮流文化再定義

近年來,隨著日本服飾品牌接連進駐、流行及生活雜誌討論度高,日本潮流文化在臺灣已成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秋刀魚 2020 年全新推出的網站特集第一彈以「日本潮流文化再定義」為題,透過業內人士的對談、日本知名潮流品牌 BEAMS 的深入再探,以及藝文工作者對於時尚潮流和雜誌編輯的觀察,試圖從生活化的角度勾勒出日本當代潮流文化的輪廓。同時,我們邀請日本的穿搭達人與臺灣選品店主理人不藏私分享 #ootd 穿搭款式及推薦關注品牌,盼能提供對於穿搭感興趣的讀者實用的入門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