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頤華、攝影—謝佩穎

平成30年即將結束,回顧平成前後出生的孩子們,也成為了三十而立的青年。究竟,在臺日之間,同一時空、不同地域,在平成年間長大的小孩,有著什麼相同與不同的記憶?這回邀請了日本《LIP》雜誌編輯長田中佑典,與《秋刀魚》雜誌主編陳頤華,兩位30歲前後的臺日編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長之路,並且大膽且「不負責任」地預測下一個年號,會是什麼名稱?

 

 這場對談,純屬聊天,卻是平成最後一刻,值得記錄的臺日回憶。


《秋刀魚雜誌》主編陳頤華,平成一年生(1989)

《秋刀魚雜誌》主編陳頤華,平成一年生(1989)

陳頤華(以下簡稱華):對日本人而言,昭和(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與平成年號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嗎?

田中佑典(以下簡稱田中):對日本年輕人來說,完全沒有(大笑)。30代的年輕人對於昭和年間的記憶很薄弱,對我們而言,昭和是一種復古的感覺,譬如說居酒屋,或是電影《幸福的三丁目》裡的場景。

華:對於沒有天皇概念的臺灣人而言,年號是一種很抽象的概念,對日本而言,年號又代表什麼?

田中:是一種「風格」,可以是一個人的打扮,或是年紀的主觀印象,例如即使兩個人年紀相仿,「平成」出生的硬是比較年輕的感覺,因此以昭和跟平成劃分是哪一個年出生的人也就成為一種年紀上的評斷。

華:如果平成是一種風格,那麼在平成年間的印象或許就成為一種形塑風格的標的了吧!以日劇來說,對臺灣而言,整個平成開頭的記憶,就是日劇天王木村拓哉了。

田中:就連日本也是。不過另一個代表日劇的還有「月九」(日本富士電視臺每星期一晚間9點播出的電視連續劇系列。月九播出的連續劇以高收視率著稱,並成為富士電視臺的戲劇招牌時段)。

華:關於日劇這件事,可說是臺日零時差呢。而且就連臺灣、香港都受到木村的影響,所謂哈日的男生應該就是要跟他穿一樣的衣服、抓一樣的頭髮。如果平成裡影響亞洲最深的事,我一定投木村一票。

田中:音樂的話就是小室哲哉、安室奈美惠、globe與射亂Q,這是我國小跟國中最喜愛的音樂。

田中:說到音樂,在平成年間也是臺灣跟日本開始交流的時候。我們的年代對臺灣第一印象絕對是「黑色餅乾」的徐若瑄(vivian),以前超級愛她!中學二年級的時候還為了去買她的寫真集,偷偷摸摸的去書店買,也曾為了買到中文版的CD(在日一般販售日文版歌詞),跟爸媽到東京旅遊時,特別跑到橫濱中華街的CD shop才終於買到,而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中文字。雖然完全聽不懂,但卻覺得非常開心,買到了別人沒有的版本!

《LIP》雜誌編輯長田中佑典,昭和61年生(1986)

《LIP》雜誌編輯長田中佑典,昭和61年生(1986)

我不希望戰爭,所以期望下個年號是永「安」與「和」平,「安和」。

我不希望戰爭,所以期望下個年號是永「安」與「和」平,「安和」。

華:對於沒有皇室的臺灣人而言,平成這樣的年號很特別,也很好奇一個時代該如何「被告知」即將結束。我覺得平成30正好是2020年東奧來臨前,整日本最輝煌的時代就像是華麗的煙火,即將結束,但在這結尾中卻又蘊含著新的開始,好比現今的明仁天皇自行主動提出退位,這是另一種引領改變的方式。或許就像是煙火終究有凋零的一刻,就像現在終於要結束了,卻也完整了平成的面貌,扎扎實實的30年。

田中:對我來說,平成的象徵就是「和平」。日本其他年號間都經歷過戰爭,只有平成是最安逸的時代,也正因如此,日本的娛樂跟文化的發展才會如此蓬勃,隨著平成的結束,有點擔心下個年號的開始,會遇上世界的第三個戰爭、或是移民、經濟、自然環境等問題。所以,平成果然是一個很好的年代,沒有戰亂,所以我們所在意的文化才可以用力的發揚光大。

華:的確,直到現在許多日本人心中對臺灣的印象還是徐若瑄,不過好像日本每一個階段對臺灣的感受度都不太一樣?

田中:大約在平成前期,臺灣第一波的流行是在作家渡邊麻里奈出版臺灣書時受到矚目,我認為311後,才是第二波,也是真正認識臺灣的開始。

華:311對整個臺日都是很大的分水嶺。

田中:沒錯,在平成時代裡的311,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個結束。一路從昭和到311前,日本人總是能驕傲的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但311的地震與海嘯後,我們失落了,「原來東京也不行了嗎?」的想法充斥在社會上,那種「日本第一」的印象結束了。

華:說到結束,日本人怎麼看待平成的結束呢?

田中:還是一樣沒有感覺。年輕世代比較在意「西元」的分界,80年代、90年代、00年代,代表著不同的風格與特色,畢竟「平成」有整整30年,變化太多,時間太長。

希望不要有戰爭,我猜想下個年號是「永」遠快「樂」,「永樂」。

希望不要有戰爭,我猜想下個年號是「永」遠快「樂」,「永樂」。


完整平成對談,敬請參閱《秋刀魚》第19期〈平成 30〉。